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2:55:32   浏览:86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意见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意见的通知
(吉政办发[2003]20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三年四月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领导的意见

  (省地方志编委会 二○○三年三月十一日)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顺利完成全省第二轮修志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不断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从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各级政府一定要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修志工作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纳入各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任务之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47号)中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应把地方志编纂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负责”的要求,各市州和县(市、区)政府要把地方志工作切实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日程,纳入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的领导同志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地方志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把修志工作作为“官职”、“官责”落到实处。

  三、要尽快调整充实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成人员。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的工作,来实现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要结合政府换届,尽快调整充实地方志编委会组成人员。政府主要领导要兼任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其他组成人员指定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这项工作要在2003年上半年完成。

  四、要理顺工作关系,加强修志队伍建设。建议县一级修志工作由政府办公室负责,但要保留地方志办公室的名称,并明确修志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修志人员。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另有一名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专职分管地方志工作。要采取聘用制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修志良才。要选配热爱方志事业、政策和文字水平较高、熟悉地情的同志担任修志机构领导。要选调年轻后备干部参加修志,实现创佳志与育良才双向促进。要合理解决修志人员的技术职称评聘问题,妥善解决他们的福利待遇问题。省、市州、县(市、区)要分层次举办培训班,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五、要确保修志工作经费,努力改善修志机构的办公条件。修志工作是政府行为,要做到“官书”、“官修”。各地要把修志工作的正常经费和出书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真正做到经费到位。要保障修志人员正常办公的必要条件,积极创造条件,用现代化设备武装修志机构。各级政府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尽快解决修志机构办公条件差的问题,以保证新一轮修志的效率和质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举办“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法律适用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领导,刑法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江苏、浙江等省市法院领导,上海市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的相关领导、实务专家等40多人参加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具体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应否区分殴打故意与伤害故意

  对于拳打脚踢等轻微殴打行为导致被害人摔倒磕碰死亡或者原有病症发作死亡的案件,是否应当根据具体行为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性程度区分为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并据此认定行为人分别具有殴打故意与伤害故意,研讨中存在两种意见。

  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都是伤害行为,行为人均具有伤害故意,没有必要区分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伤害故意与殴打故意。只要是攻击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就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另一种观点认为,日常的攻击、打人行为基于罪刑相当原则和结果加重犯理论,对于客观行为在一般人看来具有高度致害危险性的,才可以认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多数情形宜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

  研讨会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第一,从刑法理论视角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立法规定的一种特殊犯罪类型,以行为人对于加重结果的发生“有客观的预见可能性”而“主观上却没有预见”作为要件,既然加重结果发生具有“客观的预见可能性”,则意味着基本行为在客观上具有引发严重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高度危险性。因此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应在客观上具有高度致害危险性。第二,罪刑相当原则是刑法基本原则,在解释法律时应当予以贯彻。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法定刑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司法者在解释故意伤害(致死)罪条款时应当从严掌握,尽力排除从主客观两方面看均属轻微,只是由于介入其他因素才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第三,刑法判决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对于处在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边缘的行为,应该立足于社会一般心理做出判断。在此类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中,涉案行为并未直接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而是多因被害人倒地磕碰或者原有病症发作等复杂因素导致死亡,类似于具有可谅性的“失手打死人”情形,将此认定为殴打行为并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更易为社会公众接受。

  二、如何区分殴打故意与伤害故意

  在实务层面,如何区分殴打故意与伤害故意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区分殴打故意和伤害故意虽然具有理论意义,但是在实务层面具有相当难度。对于争议较大的案件,宜认定故意伤害罪,报最高法院经由特别减轻程序处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通过考查案发起因、被告人被害人双方关系、殴打工具、殴打部位、殴打力度和介入因素等进行综合判断、区分。

  研讨会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主观故意通过客观行为予以体现,在实务层面可以通过殴打力度、殴打工具、双方关系等客观要素认定主观故意。一是打击工具,若被告人持有刀具、铁管、木棒等明显具有杀伤力的工具进行打击,可直接认定行为人具有伤害故意。二是打击力度与打击部位,若行为人仅是随手抓起身旁日常用品殴打被害人,或者采用拳打脚踢掌推的徒手方式殴打被害人时,通常情况下认定行为人仅具殴打故意。但若打击没有节制或者当时场所特殊而具有高度致害危险性的,例如长时间殴打,或者在楼梯口、车辆穿行的马路边猛推、追打被害人的,也可认定行为人具有伤害故意。三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力量差异通常可以超越打击工具、打击部位等要素直接证明行为人具有伤害故意。如武术运动员拳打脚踢幼童或老者致其死亡,通常认定行为人的放纵行为具有高度致害危险性。四是双方关系,某些特殊关系可以成为排除伤害故意的要素。

  三、如何认定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中行为人的注意义务

  对于被害人因对方推搡、掌推、强力转身、甩手等行为而倒地磕碰或者致使原有病症发作而死亡的案件,行为人是否构成过失犯罪,实践中分歧较大。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行为人具有攻击他人的主观故意,并且实施攻击行为,才可认定故意伤害(致死)罪。对于行为人实施甩手、转身等防御行为造成他人死伤后果的,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类暴力程度较轻,但是否构成过失犯罪,应当综合考虑其主观意图、被害人个体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判断其是否负有注意义务。

  研讨会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上述轻微暴力行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为人意图对被害人造成轻微痛苦而实施的攻击行为。这类行为受制于愤怒情绪,具有攻击性而且力度容易失控,又因为通过殴打他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应受谴责,因此行为人应当承担避免对方因殴打行为摔倒磕碰死亡的注意义务,一旦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就因未履行注意义务构成过失犯罪。第二类是行为人意图摆脱被害人拉扯而实施的强力甩手、转身等防卫行为。这类行为因不具攻击性而风险较小,又因为处在被他人拉扯难于脱身的情形,通过用力甩手或者转身来摆脱纠缠确属本能之举,可谴责性程度较低,行为人通常不负预见并避免被害人摔倒磕碰死亡的注意义务,除非争执发生在马路边、行进公交车中等极易摔倒遭受磕碰的场合,或者对方是年弱老者或者年幼儿童。

  四、如何认定事实因果关系与刑法因果关系

  在被害人因轻微暴力行为引发磕碰或者原有病症发作而死亡的案件中,涉案行为与死亡结果是否存在刑法因果关系,也是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具有相当性的事实因果关系,在被害人因轻微暴力行为倒地磕碰或者原有病症发作而死亡的案件中,涉案行为与危害结果虽然具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但是缺乏相当性,故二者不存在刑法因果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被害人因轻微暴力行为而倒地磕碰或者原有病症发作而死亡的案件中,涉案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因果关系。

  研讨会倾向于同意第二种意见。定罪的通常思路是,先从事实层面入手确定涉案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得以确认,才从规范层面入手结合被告人的主观罪过来确定其是否应当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从这一角度讲,因果关系旨在确定涉案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属于事实层面的归因问题。只要涉案行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原因作用力,就可以认定二者存在刑法因果关系。如果在刑事认定中否定因果关系,而在民事责任的界定中又承认事实上的因果联系,则势必造成刑、民法律关系的无谓冲突,故不足取。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领事条约》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领事条约》的决定


(1993年10月31日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3年1月11日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领事条约》。